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,说他去银行办信用卡被拒了。原因特别简单——去年有一次网上购物用了"花呗",结果忙起来忘记还了。当时觉得几十块钱无所谓,结果这个记录直接上了征信,现在连车贷都批不下来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很多人压根没把征信当回事,直到吃了亏才后悔。
咱们得先搞清楚,征信说白了就是个"信用记账本"。你每次借钱、还钱、用信用卡,这些事都有人默默记在小本本上。这个记账的人就是央行牵头成立的征信中心,他们就像个大型信息中转站,把银行、网贷平台这些机构的交易记录都收集起来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你在支付宝用花呗点外卖,这笔账不光阿里自己知道,征信中心也会记下来。要是你按时还了,你的小本本上就多了个小红花;要是逾期了,对不起,这个黑点要跟你五年。
现在办什么事都要看征信。想贷款买房?银行第一个查你征信。租房子?房东现在也学精了,要看你信用报告。甚至有些公司招聘财务岗位,都要看应聘者的征信记录。我之前帮表弟找工作时就碰到过,对方HR直接说:"我们这岗位要接触资金,得保证员工信用没问题。"
银行看征信就跟丈母娘挑女婿似的。信用卡刷爆了七八张?这说明你管不住手。网贷申请记录密密麻麻?八成是急用钱的主。遇到这样的,银行自然要多掂量掂量。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最怕的就是"白户"——从来没借过钱的人,因为根本看不出信用好坏。
最常见的就是"忘记还钱"。现在各种APP都在推先用后付,有时候真记不住还款日。我同事上个月就因为忘记还某东白条,逾期三天就上了征信。还有那些乱点网贷的,每次申请都会被记录,次数多了银行会觉得你特别缺钱。
更坑的是帮人担保。老家亲戚要贷款找你做担保,你以为就是签个字的事?告诉你,要是对方还不上钱,这笔烂账可是要算到你头上的。我表哥就吃过这亏,现在买二套房还得先把之前的担保记录处理干净。
最基础的就是设还款提醒。现在手机都有日历功能,提前三天设置提醒,再忙也不会忘。要是真不小心逾期了,先别慌。有个客户去年信用卡逾期两天,马上联系银行说明情况,最后银行没把记录报上去。
建议大家每年至少查一次征信报告,就像定期体检一样。现在网上就能查,发现不对及时处理。前几天我查报告时发现,有家根本没去过的银行查询过我的征信,赶紧投诉才消掉记录。
说到底,信用社会就是个现代版的"口碑经济"。你每笔按时还款都是在给自己攒人品值,每个逾期记录都是在透支未来的机会。别等到想买房时被银行拒了,才想起要维护信用记录。毕竟,在这个连骑共享单车都要查信用的时代,信用分可比钱包里的钞票值钱多了。